苍南《图》---随时更新
浏览量:2108 回帖数:19
7楼
苍南于1981年建县,是浙江的南大门,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省政府命名的革命老根据地县。
苍南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带,这里的气候温和,风光秀丽,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苍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里的人民勤劳聪明,善于经营,富于创新,敢为天下先;苍南的市场体系健全,商贸往来活跃,这里的家庭工业、专业市场、股份合作企业、龙港农民城建设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印刷、塑编、纺织等行业及明矾、蘑菇、四季柚、梭子蟹等产品蜚声海内外。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上,苍南百万人民竭诚欢迎中外朋友来苍南旅游观光,投资开发,经商贸易,共展鸿图,共创伟业。
苍南于1981年建县,是浙江的南大门,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省政府命名的革命老根据地县。
苍南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带,这里的气候温和,风光秀丽,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苍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里的人民勤劳聪明,善于经营,富于创新,敢为天下先;苍南的市场体系健全,商贸往来活跃,这里的家庭工业、专业市场、股份合作企业、龙港农民城建设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印刷、塑编、纺织等行业及明矾、蘑菇、四季柚、梭子蟹等产品蜚声海内外。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上,苍南百万人民竭诚欢迎中外朋友来苍南旅游观光,投资开发,经商贸易,共展鸿图,共创伟业。
2012/4/26 15:09:13
9楼
苍南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8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2003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上升至第80位。
苍南县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焕发出勃勃英姿,经过几年的长足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一批工业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块状经济集聚效应日益凸现,形成了以印刷、塑编、纺织、商务礼品、食品加工、仪器仪表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体系,家具、不锈钢、陶瓷、包装材料、高分子纤维、医药等新兴产业得到培育,“中国印刷城”、“中国塑编之都”等国字号基地先后落户苍南。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9671万美元,同比增长89.1%,其中外贸出口额6565万美元,同比增长54.4%,增幅列全市第一。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建成有机茶、蘑菇、四季柚、马蹄笋、席草、鲜巴佬和草食型畜牧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马站、沿浦、观美等镇分别被命名为“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席草之乡”。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稳步增长,2003年水产品产量20.52万吨,产值11.09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多年来,我县实施“基础先行”、“重点突破”战略,以水、电、路、通讯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基本构筑起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平台。高速公路苍南段的通车,苍南到温州只需40分钟,苍南到福州只需3个小时,温福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就绪,苍南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104国道过境公路、龙金大道、环海公路相继建成,全县公路里程达到578.28公里。瓯南大桥、灵江山海经济协作区、大渔湾围垦工程先后启动等,都将为苍南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奠定良好的硬环境。
苍南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8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2003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上升至第80位。
苍南县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焕发出勃勃英姿,经过几年的长足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一批工业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块状经济集聚效应日益凸现,形成了以印刷、塑编、纺织、商务礼品、食品加工、仪器仪表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体系,家具、不锈钢、陶瓷、包装材料、高分子纤维、医药等新兴产业得到培育,“中国印刷城”、“中国塑编之都”等国字号基地先后落户苍南。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9671万美元,同比增长89.1%,其中外贸出口额6565万美元,同比增长54.4%,增幅列全市第一。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建成有机茶、蘑菇、四季柚、马蹄笋、席草、鲜巴佬和草食型畜牧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马站、沿浦、观美等镇分别被命名为“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席草之乡”。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稳步增长,2003年水产品产量20.52万吨,产值11.09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多年来,我县实施“基础先行”、“重点突破”战略,以水、电、路、通讯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基本构筑起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平台。高速公路苍南段的通车,苍南到温州只需40分钟,苍南到福州只需3个小时,温福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就绪,苍南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104国道过境公路、龙金大道、环海公路相继建成,全县公路里程达到578.28公里。瓯南大桥、灵江山海经济协作区、大渔湾围垦工程先后启动等,都将为苍南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奠定良好的硬环境。
2012/4/26 1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