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纸伞记忆: 水与火考出冠军伞(组图)

楼主

小房子跳跳 [离线]

6VIP

发帖数:73 积分5478
1楼

温州纸伞记忆: 水与火考出冠军伞(组图)


2012/4/26 15:30:04

桑子 [离线]

6VIP

发帖数:36 积分4830
2楼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繁琐的油纸伞开始被经济实用的布制伞取代,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油纸伞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记忆,不少老人仍还清楚地记得,每逢雨天,大街小巷便“盛开”着缤纷的“花伞”,油纸伞那特有的桐油香味儿便飘散在湿润的空气中。

      
2012/4/26 15:30:04

碧水蓝天啊 [离线]

6VIP

发帖数:302 积分4652
3楼

  温州制伞业最盛时,百里坊整条街几乎全是制作纸伞及其配件的小作坊和小商店。如今,随着钢骨布面晴雨伞的发展,自1970年始,温州制伞业纷纷实行转产转业,至1985年市区最后一家纸伞厂转产钢骨尼龙布伞后,温州历史上辉煌的纸伞业终于消失在我们视野中,留下的是关于纸伞的回忆……

      
2012/4/26 15:30:04

商机分享 [离线]

6VIP

发帖数:394 积分4689
4楼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油纸伞被用来装饰主新闻中心的内部顶棚。资料图片

      
2012/4/26 15:30:04

曼妮芬乖 [离线]

6VIP

发帖数:167 积分4125
5楼

曾是探亲访友礼品

      
2012/4/26 15:30:04

迎来笑声 [离线]

6VIP

发帖数:235 积分5417
6楼

下雨天,当我们在街头巷尾看到撑着各种鲜艳颜色雨伞的人们时,也许会想起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中淡淡的感伤和怀旧情绪,也勾起人们对消失已久的油纸伞的记忆。

   当年的雨具,除了箬笠、蓑衣之外,还有油纸伞与油布伞。它们以竹条、棉纸(棉布)、桐油、柿油、有机颜料等为原料。颜色多以紫红、土黄为主。

   这种传统的雨伞由来已久。在戏剧《白蛇传》里,许仙在西湖遇雨,白娘子送给他避雨的就是这种伞。可见古代民间它就是人们避雨的雨具。

      
2012/4/26 15:30:05

大河向西流 [离线]

6VIP

发帖数:94 积分4802
7楼

  “新中国成立前,穷人家买不起雨伞,戴斗笠为主,一般小户人家,对油纸伞也倍加爱惜,一般用旧布料缝一个雨伞袋,出远门时,把雨伞装进袋子,横挎在肩上,似士兵背洋枪,挺神气的。”市民叶国光这样说。

   市民沈秀英记得,新中国成立前,她去省城杭州念书,带了一把用雨伞袋装着的油纸伞,当她走进学校时,“同学们以为我随身携带珍贵的‘乐器’,都纷纷围住我看,弄得我十分尴尬,挺不好意思。”

   “以前,温州油纸伞很出名,温州人外出探亲访友,喜欢带几把油纸伞当礼品送。”沈秀英回忆,当时人们还喜欢在伞柄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祝福的词:“流水生财”、“伞荫平安”、“风雨共伞”等,以免雨伞搁在一起时,互相拿错。

      
签名档

111111111

2012/4/26 15:30:05

shuhai32 [离线]

6VIP

发帖数:156 积分4770
8楼

  “说起纸雨伞,我的故事可有一大篓。”一位年过花甲的市民说,“记忆中,我上小学的时候用过一把油纸伞,而且是裂开口子的油纸伞,因为那时家庭条件不是太好,父母怕我弄丢了伞,才有意给了我那把开了口子的油纸伞。我喜欢撑着雨伞,在雨中使劲地旋转伞柄,把伞面上的雨水甩得四处飞溅,觉得好玩极了。可不小心雨水甩到同学的脸和衣服上时,我们会由口角发展到打水仗(游戏)。有一次,我用旧伞戳破了同学的新伞,同学哭着上我家,非让我赔他一把新伞不可,我也因此挨了妈妈一顿痛揍,还不让我吃饭。”他说,当时一把油纸伞的价值可值好几顿饭钱,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对不起母亲。

      
签名档

曙海嵌入式学院提供以下课程的培训--中国最大的FPGA,DSP和3G手机通信培训机构:FPGA培训,DSP培训,MTK培训,Android培训,Symbian培训,iPhone培训,单片机培训,Candence PCB培训,Vxworks培训等。 网址:http://www.shuhai9.cn 上海总部电话:021-51875830 深圳:0755-61280252 北京:010-51292078

2012/4/26 15:30:05

寂寞的心灵 [离线]

6VIP

发帖数:207 积分4640
9楼

  名副其实的“雨伞城”

   温州油纸伞历史悠久,在上世纪30年代,温州与福建福州、广东佛山并称为中国“三大伞市”?#65310;菔妨霞窃兀彼蜗唐蕉辏ü?99年)温州作为对外贸易口岸,其出口物品中纸伞居全国之首。明清时期,温州制伞商在全国各地设行销专营处。1899年,温州纸伞出口量已达54.75万把。

   家住温州百里坊的市民郑老先生回忆,温州作为“百工之乡”,手工业发达,造纸、木工、竹编、制伞等兴盛,其中制伞业最兴旺,“在上世纪30年代,大街小巷都有纸伞店,比米店、裁缝店还多。那时,百里坊整条街几乎全是做纸伞以及配件的小作坊,像现在康乐坊的小五金零部件专业一条街。”郑老先生印象特别深的是百里坊口的一把3米多高的大油纸伞,这大伞曾一度成为百里坊的一个标志。

   原市二轻局的退休职员李科介绍,当时,温州市区人口仅10来万人,从事雨伞制作的达300多户,2000多人,而辅助工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有3万余名。至抗战之前,温州纸伞年产量达735万把,占全国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雨伞城”!

      
2012/4/26 15:30:05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