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溪赤岸先民与鳌江流域蛮话的历史渊源
浏览量:942 回帖数:0
1楼
唐宋年间有许多长溪赤岸移民迁入温州,今温州瓯语区和蛮话区比较有闽地特色的姓氏祖先大多来自于长溪赤岸的移民。长溪赤岸移民所说的闽东语一部分融入瓯江吴语之中,和其他北方移民带来的方言一起融合成了今天的浙南瓯语,这也就是现在语言学家研究吴闽关系时发现为什么瓯语中会有闽语成分的原因。
鳌江流域和福建闽东接壤,是长溪赤岸移民的重要聚居点,所以他们的语言在这片土地上独立发展,成了这里的主人翁语。经过历史长期与瓯语人的接触,今天的蛮话在语音上也带有了瓯语的一些面貌。
苍南蛮话和泰顺蛮讲的“蛮”字,其实本字是“闽”,在闽东语(晋安语)中,“闽”的读书音是Min,白话音是Man。所以蛮话和蛮讲其实是闽话、闽讲。原先的蛮话和蛮讲是连成片的,但是后来明清的时候福建漳泉闽南人迁来,形成了闽南语(下南话/平阳话)方言岛并逐步扩散,隔断了蛮话和蛮讲的联系,造成了蛮话地盘的萎缩。
和明清时入迁浙南的闽南渔民不同,古代迁入瓯江和鳌江流域的长溪移民以官宦士族为主,比如福建唐代首位进士薛令之的后代就迁入温州地区。在民间信仰上,温州和福州、闽东都信仰陈靖姑(在温州叫做陈十四娘娘,福州称作临水夫人),陈靖姑是闽国时代人,是浙南闽东族群共同信仰的守护女神,也间接说明了两地人民在历史传统上的联系。
参考书籍:
《温州族
唐宋年间有许多长溪赤岸移民迁入温州,今温州瓯语区和蛮话区比较有闽地特色的姓氏祖先大多来自于长溪赤岸的移民。长溪赤岸移民所说的闽东语一部分融入瓯江吴语之中,和其他北方移民带来的方言一起融合成了今天的浙南瓯语,这也就是现在语言学家研究吴闽关系时发现为什么瓯语中会有闽语成分的原因。
鳌江流域和福建闽东接壤,是长溪赤岸移民的重要聚居点,所以他们的语言在这片土地上独立发展,成了这里的主人翁语。经过历史长期与瓯语人的接触,今天的蛮话在语音上也带有了瓯语的一些面貌。
苍南蛮话和泰顺蛮讲的“蛮”字,其实本字是“闽”,在闽东语(晋安语)中,“闽”的读书音是Min,白话音是Man。所以蛮话和蛮讲其实是闽话、闽讲。原先的蛮话和蛮讲是连成片的,但是后来明清的时候福建漳泉闽南人迁来,形成了闽南语(下南话/平阳话)方言岛并逐步扩散,隔断了蛮话和蛮讲的联系,造成了蛮话地盘的萎缩。
和明清时入迁浙南的闽南渔民不同,古代迁入瓯江和鳌江流域的长溪移民以官宦士族为主,比如福建唐代首位进士薛令之的后代就迁入温州地区。在民间信仰上,温州和福州、闽东都信仰陈靖姑(在温州叫做陈十四娘娘,福州称作临水夫人),陈靖姑是闽国时代人,是浙南闽东族群共同信仰的守护女神,也间接说明了两地人民在历史传统上的联系。
参考书籍:
《温州族
2012/4/26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