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庐 一个很漂亮的地方
浏览量:3385 回帖数:28
2楼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介于北纬29o35ˊ~30o05ˊ和东经119o10ˊ~119o58ˊ之间;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
以县城桐庐镇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
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介于北纬29o35ˊ~30o05ˊ和东经119o10ˊ~119o58ˊ之间;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
以县城桐庐镇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
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
2012/4/26 15:05:53
3楼
[桐庐概况]
桐庐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曾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桐庐入钱塘县,至仁寿二年(602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置严州。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分水,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天佑三年(906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1949年4至5月桐、分两县解放,1958年11月废新登、分水两县入桐庐。1960年5月又废富阳入桐庐,并隶属于杭州市。1961年10月复置富阳县,今桐庐县政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
[桐庐概况]
桐庐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曾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桐庐入钱塘县,至仁寿二年(602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置严州。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分水,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天佑三年(906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1949年4至5月桐、分两县解放,1958年11月废新登、分水两县入桐庐。1960年5月又废富阳入桐庐,并隶属于杭州市。1961年10月复置富阳县,今桐庐县政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
2012/4/26 15:05:53
4楼
2007年,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市级教育强乡镇实现全覆盖,4所学校成为省、市示范学校,县第一实验小学城南校区投入使用。职业教育扶持力度加大,学前教育进一步规范,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资助困难家庭学生7319人次。妥善解决外来创业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文化建设有序推进。制订文化名县建设规划,构筑县、乡、村三级文化公共网络,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群众文化"三百"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第三届县运会、第七届群众文艺调演、叶浅予诞辰百年纪念系列活动。新增105处健身场所,2个乡镇创成省级体育强乡镇,体育馆、游泳馆、广播电视中心投入使用。江南镇深澳村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7年,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市级教育强乡镇实现全覆盖,4所学校成为省、市示范学校,县第一实验小学城南校区投入使用。职业教育扶持力度加大,学前教育进一步规范,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资助困难家庭学生7319人次。妥善解决外来创业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文化建设有序推进。制订文化名县建设规划,构筑县、乡、村三级文化公共网络,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群众文化"三百"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第三届县运会、第七届群众文艺调演、叶浅予诞辰百年纪念系列活动。新增105处健身场所,2个乡镇创成省级体育强乡镇,体育馆、游泳馆、广播电视中心投入使用。江南镇深澳村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2/4/26 15: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