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间艺术瓯越民间工艺品
浏览量:1313 回帖数:2
1楼
1、瓯绣:
瓯绣是我国六大名绣之一,又称画帘。制作者将毛竹刮去青皮,通过分层开片,煮熟抽丝,编织成竹帘,然后用颜料或彩线在上面制成 花鸟、山水、人物等作品。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清咸丰三年( 1853),温州设有专业绣铺。光绪年间,匝绣销往欧美与南洋各地。 民国5年(1916)温州设立刺绣局,温州城区府前街、五马街、打锣 桥等处,均设有刺绣社。早期工艺美术家蔡墨笑、金静芝的刺绣作品,曾在巴拿马、加拿大和美国展出。建国后,城区成立温州市刺绣社 ,广罗人才,扩大生产,具一定规模。瓯绣构图精巧,针法严谨,富有地方特色。1979年,温州匝绣厂职工用彩色丝线100多种,针法20多种,绣成高1米、宽4米巨幅绣品《红楼梦·十二金钗图》,造型生动,堪称瓯绣代表作。在香港展出时,观众踊跃。魏敬先的《白石 老人》素描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奖。人像发绣《孙中山》、《张大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千年中国文物展。
1、瓯绣:
瓯绣是我国六大名绣之一,又称画帘。制作者将毛竹刮去青皮,通过分层开片,煮熟抽丝,编织成竹帘,然后用颜料或彩线在上面制成 花鸟、山水、人物等作品。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清咸丰三年( 1853),温州设有专业绣铺。光绪年间,匝绣销往欧美与南洋各地。 民国5年(1916)温州设立刺绣局,温州城区府前街、五马街、打锣 桥等处,均设有刺绣社。早期工艺美术家蔡墨笑、金静芝的刺绣作品,曾在巴拿马、加拿大和美国展出。建国后,城区成立温州市刺绣社 ,广罗人才,扩大生产,具一定规模。瓯绣构图精巧,针法严谨,富有地方特色。1979年,温州匝绣厂职工用彩色丝线100多种,针法20多种,绣成高1米、宽4米巨幅绣品《红楼梦·十二金钗图》,造型生动,堪称瓯绣代表作。在香港展出时,观众踊跃。魏敬先的《白石 老人》素描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奖。人像发绣《孙中山》、《张大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千年中国文物展。
2012/4/26 15:13:04
3楼
3、剪纸:
剪纸亦称“刻纸”。
旧时在温州、乐清一带,每逢喜庆节日,民间就用镂空细刻的竹纸团花,装饰在中堂或窗户之上。女儿生了孩子,外婆给女儿送“月里羹”时,在食品匣和果品盘上,都要盖上一张用大红纸剪的“面花”,表示吉庆;人去世了,在灵堂上了贴上荷花或松柏图案的剪纸;在重阳节的登高饼上也放着“登高花”的剪纸;姑娘、妇女穿的鞋子上,大多绣着,“鞋花”,以及儿童们穿的花肚兜、花鞋、花帽子上,或绣上朵朵美丽的小花,或绣上栖息在绿枝上的小鸟等等。都是按着剪纸的花样刺绣的。
因为剪纸的装饰性很强,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欢迎。其中乐清刻纸,最突出的特点,是用纤绣法刻纸,即在最细的一公分之内的纸上能刻12刀,出现11条细线,每刀相隔仅半毫米。乐清的民间剪纸,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与改革,已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乐情细纹刻纸”。
现在,剪纸艺术作品的题材风格更加多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反映现代生活进行了努力探索,创作了不少新作品。
3、剪纸:
剪纸亦称“刻纸”。
旧时在温州、乐清一带,每逢喜庆节日,民间就用镂空细刻的竹纸团花,装饰在中堂或窗户之上。女儿生了孩子,外婆给女儿送“月里羹”时,在食品匣和果品盘上,都要盖上一张用大红纸剪的“面花”,表示吉庆;人去世了,在灵堂上了贴上荷花或松柏图案的剪纸;在重阳节的登高饼上也放着“登高花”的剪纸;姑娘、妇女穿的鞋子上,大多绣着,“鞋花”,以及儿童们穿的花肚兜、花鞋、花帽子上,或绣上朵朵美丽的小花,或绣上栖息在绿枝上的小鸟等等。都是按着剪纸的花样刺绣的。
因为剪纸的装饰性很强,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欢迎。其中乐清刻纸,最突出的特点,是用纤绣法刻纸,即在最细的一公分之内的纸上能刻12刀,出现11条细线,每刀相隔仅半毫米。乐清的民间剪纸,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与改革,已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乐情细纹刻纸”。
现在,剪纸艺术作品的题材风格更加多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反映现代生活进行了努力探索,创作了不少新作品。
2012/4/26 15:13:05